1995年1月29日,浙江湖州市发生了一起让全国震惊的恶性杀人案件,案件的残忍程度让人毛骨悚然,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。这起案件引起了警方的格外的重视,但谁也没想到,历经五任局长,整整22年的时间,案件竟然因两根烟头才终于破获。而这时,凶手早已成为了一位小有名气的人物,甚至出版过书籍,某些作品还改编成了影视剧。
2017年8月,湖州市公安局如常运作,大家正忙着各自的工作。突然,一个人沉着脸敲响了局长办公室的门。没多久,夏文星局长从办公室走了出来,激动地宣布:“同志们,经过22年的努力,困扰我们的悬疑案件终于有了进展!”局里的同事们都为此感到振奋,因为自从夏局长上任以来,这起案件已经历了四代局长,整整22年。为了给受害者家属一个交代,夏局长在上任后便着手调查此案。
为了尽快破案,夏局长专门成立了一个专案组,邀请了经验比较丰富的刑警参与。很快,“11.29特大杀人案专案组”成立,夏文星局长亲自担任组长,带领副局长和曾经参与案件的人员共同调查。省厅也派出了专家协助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,夏局长相信案件很快就会有所突破。
“11.29特大杀人案”究竟是什么案件?为什么这个案件会困扰警方22年?为什么湖州市公安局如此重视?
这起案件要从1995年11月29日讲起。那天寒冷的冬日清晨,湖州市公安局的值班刑警陈红跃正围着火炉取暖,突然接到了一个报警电话:“有人死了,好多人死了!你们快来看看!”陈红跃赶紧打起精神,询问报案人详细情况。报案人是晟舍村的村民,他告诉警方,他们路过一间名为“闵记旅馆”的地方,发现有奇怪的气味,旅馆的老板本该早早起床打扫,却迟迟没再次出现。村民们推开旅馆门,发现里面的景象骇人,血迹斑斑。走到二楼203号房,他们震惊地发现了几具尸体。一个村民被吓得跑了出来,向其他人求救,并报警。
刑警队赶到现场后,立刻被眼前的惨状震撼住。屋内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,尸体凌乱地躺在床上。死者是一名中年男子,他上身赤裸,面目全非,显然受到了极为残忍的。法医检查后确认,死者的致命伤是钝器击打的头部。房间里还发现了另外两名死者,一位是旅馆老板的妻子,另一位是年仅十岁的孙子。所有死者的致命伤都是头部受到重击,案发现场非常惨烈。
警方迅速展开调查,发现这起案件的受害人是旅馆老板和他的家人。通过现场调查,警方发现老板的戒指被摘掉,房间内的衣柜和储物箱也被翻得乱七八糟。经过进一步调查,警方确认了被害人之一是一个外地游客,他的房间登记资料显示,他和另外两名可疑人员一起入住,但这两人并未出现在登记簿上。警方怀疑这两名嫌疑人就是凶手。
然而,由于当时的信息技术尚不发达,警方难以从现场找到确凿的线索。村民的描述对嫌疑人并不一致,警方只可以通过专家的帮助,绘制出嫌疑人的画像。虽然现场留下了凶手的指纹,但因为当时的指纹比对技术不够先进,警方一直未能找到凶手。
案件陷入了僵局。陈红跃作为当时负责案件的刑警,尽管遭遇了重重困难,但他始终没放弃。跟着时间推移,案件慢慢的变扑朔迷离,陈红跃也把这起案件当作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大挑战。
直到2008年,案件依然没有进展。此时,湖州公安局的局长已经更换几次。曾经负责案件的局长在临终时,特地将这起案件交代给陈红跃,希望他能将真相查明。陈红跃暗下决心,要破获这个案件。
时间进入2017年,湖州市的新任局长夏文星上任后,他查看了所有未破案件,发现了这起1995年的特大杀人案。夏局长立即召回当时的刑警陈红跃,共同重启调查。
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案件的侦破带来了希望。专案组通过对现场遗留的两根烟蒂进行DNA检测,发现其中的DNA信息来自一名男性。通过进一步比对,调查方向锁定在了芜湖南陵县的中洲村。
为了不惊动嫌疑人,专案组决定通过全村人进行体检的名义,悄悄抽取全体村民的血样进行DNA比对。经过数轮排查,终于确定了嫌疑人——53岁的刘永彪。
警方很快展开抓捕行动,凌晨时分,刘永彪的住所被围住。当刘永彪看到警察时,面色平静地说:“我等这一天已经很久了。”他的家人并不知道他是震惊全国的凶手,看到警察带走他时,纷纷哭喊着阻止。最终,刘永彪被带回公安局。
刘永彪的落网让周围居民震惊不已,因为此时的他慢慢的变成了了一位知名作家,多次在杂志上发表文章,部分作品还被改编成影视剧。大家没办法理解,为什么这样一位有着看似完美生活的人,会是一个冷血的杀人犯。
经过警方调查,刘永彪和同伙汪维明因为家庭经济压力,选择铤而走险。为了筹集女儿的高额治疗费,他们决定抢劫。起初,他们打算抢工厂老板,但因为计划失败,转而瞄准了闵记旅馆。两人先是杀害了老板余某,接着又残忍地杀死了老板夫人和孙子,最终抢走了金戒指和现金。
刘永彪和汪维明的落网,终于为这起案件画上了句号。虽然案件的追诉期已过,但法院依然依法判处二人死刑,确保了他们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价。
这起案件的侦破,不仅为受害者家属带来了安慰,也让曾经参与案件调查的刑警们松了一口气,长达22年的悬案,终于得以水落石出。